来源:北京日报
时间:2022-05-13北京日报记者 王广燕 通讯员 张敏
“赶紧联系师傅,这车下午还有接送安排,抓紧时间。”5月10日,劲松街道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周俊义在电话里,反复叮嘱社工联系司机接诊。这段时间,他与同事几乎连轴转,忙着为封控区、管控区居民协调就诊车辆,核实接诊医院信息,对接社区医生,让居民就医“生命线”更畅通。
“就医协调群”“劲松看病用车”“首汽叫车”“就医协调街道中心”,周俊义将4个工作群置顶,持续盯守、统计、答复着群内信息。“有时候一小时就收到20余条就医需求,为了不让信息遗漏,我们会紧盯群内信息,及时转发,等医生回复。”周俊义说。
周俊义的电脑里,每天都有一份核实、汇总后的居民外出就医需求表格,表格里详细标注了居民姓名、年龄、联系方式、就诊医院、看病时间、接送车辆等信息。在众多信息中,他们需要初筛出第二天急需就医的孕妇以及有透析、放化疗等需求的急重症患者信息,与医院具体科室确认是否能接诊。
因为街道辖区封管区域多,居民需求量大,街道医疗保障组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一天需要核实300多个就医单子。街道租用的接送车和支援的车辆共26辆,接送病人和社工陪同需要分派两辆车,面对“车少人多”的难题,工作人员需要“见缝插针”,随时调整安排。正是他们和医生的有效接力,确保了居民就医渠道畅通。
虽然辛苦,但每当居民顺利就医,大家都由衷地感到高兴。“印象最深是有天晚上10点多,我们安排车辆送发热患者去医院,早上5点家属打电话说看完病可以回家了,我心里终于踏实了。”工作人员何静在收集居民就医信息的时候,不忘安抚疏导居民情绪,“我们主动多做一点,居民焦虑的心情可能会缓解很多”。
原文链接:
(责任编辑:常辰)